二.以翡翠的妈祖造像送赠人民大会堂
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,我正在雕琢以翡翠为物料的“架上雕塑”(展览雕塑)《滴翠盈银》捐赠给北京人民大会堂,以作献礼。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也发了红头文件,欣然接受。
1.珍贵物料珍贵情
众所周知,材料是表达精神、时代、艺术激情的物质载体。材质选择需要根据主题内容、形式和环境、功能的要求确定。本人选用翡翠玉,除了彰显礼物之贵重之外,还意图传扬中国的玉文化。中国玉文化的历史逾7000年。玉,质地温润缜密,光泽柔和,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之外,还赋予它有仁、智、义、礼、乐、忠、信、天、地、德、道等十一德,或五德、六德、九德,这是古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。在中国历史中,玉器在政治、经济、思想、文化、伦理道德、宗教信仰上都发挥过其它艺术品不可取代的作用。玉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重要地位,玉代表了美好、尊贵、坚贞与不朽,上至帝王、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喜爱,视之为珍宝。多年前我收藏了一件重7吨的冰种多彩翡翠玉石,这正好是献赠的理想物料。
2.《滴翠盈银》妈祖定位为人
妈祖的传说有人和神的元素,这回我选用了“人”。有文如《天上圣母传》:“林默娘,年16,得天书于古井中,因能通晓变化,治病活人,常于大海狂澜中救人。”又如《海上女神》:“一日,默娘随师隐居深山学道,闻知湄州瘟疾蔓延,急携草药出山救助邻里乡人。”再如《施灵符莆令疗疫》:“当时的林默娘已是大名鼎鼎救治瘟疫的高手,为百姓治病分文不收,奇难杂症药到病除,是莆田老百姓的救星。”我以此素材创作玉雕《滴翠盈银》,展示默娘16岁时采摘银花等草药护助疫民的立体画面。她既然是村姑,就应以雍容华贵之天后有别,要追求真实。孟子曰:“充实之谓美。”笪重光说:“真境逼而神境生。”“真”即美等名言是我国自古就有的审美标准。这朴实之作品蕴含了颂扬中华传统美德,体现两岸人民尊崇的妈祖精神,祝愿国家繁荣富强、人民幸福安康等意义内涵。
3.玉琢工艺不寻常
翡翠的硬度在8、9度以上,得用超硬的工具注水来琢磨。为此,我先用坭土雕小样,修改后雕1:1大样,再翻玻璃纤维模作样版,再对玉石划线开琢。由于是整体一件,磨掉的部位绝不能返补,真是步步惊心。再者玉彩皆天然,你要就着色彩去造型,此外,又不知道这一层的底下是什么颜色,要在追色的过程中创造合适的物像。从开石雕琢制作至今已有一年,主体部分已定型,脸部纯洁无瑕,尽显16岁少女为民解困的神韵。石中之绿色巧琢为树叶和晨露滴翠,其它色彩就雕配成银花、九节菖蒲、野香兰等治疫草药。在主体腰带之下是天然花围裙。石面中上黑下白之处恰好作4只喜鹊……总的来说这是新挑战,令人寝食不安,夜以继日。但我想到这作品能进入人民大会堂,能走近傅抱石、关山月的《江山如此多娇》,走近人民英雄纪念碑、天安门广场各组现当代大师创制的经典城雕,我决心使作品成为中国最高殿堂中的典范国宝。作品琢成后重5吨,高1.8米,连0.8米青铜底座共2.6米。约计2009年3月连抛光打蜡完工,先在澳门预展,展完后送往北京赠给国家,以作庆国庆60周年和澳门回归10年的心意礼物。
4.造妈祖,学妈祖
在创作过程中,国家碰上了百年不遇的天灾,我想做点事。有朋友劝我先集中精神做好玉雕吧,但妈祖精神在呼唤着我。记得多年前重庆水灾,我发起书画界义卖,筹了20万元,在重庆巫溪县建了希望小学,这回我不甘后人,我作为发起人之一,澳门书画界为雪灾重建筹了10万元,澳门美术界为四川地震筹了69.6万元,我任副会长的澳门江门同乡会又筹了400万元。能尽点绵力,我没愧对妈祖。
雕塑是“凝固的舞蹈”,是“凝固的诗句”,是“有形的音乐”,是“主题的歌”。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,雕塑艺术愈来愈证明它是时代、思想、感情、审美观念的结晶,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历史记载,是一代一代人向往追求的体现。我在追求着,毕生在追求着。